公众号:pengdiary

《行走,一堂哲学课》作者: [法] 弗里德里克·格鲁




内容简介:

★ 改变世界的创新思想,都是走出来的!

★ 现在就开始行走吧!去感受最原始自然的运动带给我们的简单快乐,去发现生命的轻盈与灵魂的柔和。

★ 行走让每一天呈现出新的面貌,行走让时间变得可逆。

★ 最美哲思散文,风靡欧洲。

================================================================

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还有走进大自然去冥想的梭罗……这些伟人因为行走变得更加伟大!

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困惑的灵魂获得平静。

“走路”确实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克·格鲁(Frédéric Gros)

1965年生,法国哲学家,30岁即成为教授,任职于巴黎政治学院、巴黎十二大等著名学府,是法国中生代福柯研究的重要代表。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轻松读物,适合心累时窝在图书馆的一小窝阳光里读。

#  文笔优美,就是鸡汤味比其他几本多了些。用行走主题给几位名人做了个小传,尼采、兰波、卢梭、梭罗、犬儒学派、康德、本雅明、甘地……


贰:

好的文章即便只是围绕一个词,却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依然做到充实透彻。弗里德里克·格鲁的《行走,一堂哲学课》以优美的散文形式向读者展示行走的魅力,呼吁我们“去感受最原始自然的运动带给我们的简单快乐,去发现生命的轻盈与灵魂的柔和”。

作为哲学家,弗里德里克·格鲁用他严谨的思维方式来写行走,理性而又深刻,两百六十几页的文字读来清新优美,这也是这本书最独特的一点。他一开始便否定行走作为体育形式的存在,行走并不涉及交易和纪律,很多时候我们选择行走大概也是为了寻找新的视角和风景。一个鲜明的论证能够打破我们原有的认知,带着疑问和思考继续阅读,一边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一边思考作者的观点。

既然行走不是体育,那行走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行走?弗里德里克·格鲁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他从命题的反面出发,指明单纯的散步以及孤独的流浪不是行走。当下的我们容易陷入对行走的曲解中,正如我们花费时间、金钱以及精力等等去旅游仅仅为了躲避、短暂逃离现实的难堪。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停下来看看眼前的风景,每到一处新的地方,颇费心思凹造型,用手机或是相机把镜头定格,配上一些矫情的文字然后发在朋友圈赢来一群点赞和羡慕的评论,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追求的“行走”了。

读这本书,我们不再将眼光停留在行走两个字上,因为它能带来的感受和意义才是最重要的。尼采在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找到了对抗无处不在的强烈痛苦的两剂良药:行走和独处。卢梭、梭罗、康德、内瓦尔等这些思想家们都喜欢行走,想必也是因为行走给他们细腻的内心一个观察外物的机会,并且在行走的过程中,渐渐升华了自己的意识。行走重要的不是双脚,而是灵魂。坐着轮椅的史铁生最初用行走来逃避生活的苦痛,然而后来在地坛,每个他车辙走过的地方,都是思想锤炼的场所。真正的行走,是可以抵御内心的荒芜,找到这个世界美好所在。

可以看到,作者有着极深的文学底蕴,每一个观点都有极强的人物以及著作举例。这样从始至终都未觉乏味的哲学阐述,一方面开拓着读者的文学积累,一方面能使我们更为客观的看待行走。文章的后一部分说明城市游荡者的破坏性,那些以行走的形式来毁坏美好的人,恐怕更值得我们深思。而朝圣则是一些人特殊的行走方式,他们期待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内心转变。关于朝圣,多和信仰联系在一起,早在显克维奇《你往何处去》里,保罗为基督教献身前那句话,“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该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正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已经说明行走的强大力量。

当我们的眼光不再停留在为了行走而行走,而是跟随内心发现生命的美好,抵挡世俗的诱惑,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行走路上的风景,则是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叁:

行走一定是件顶重要的哲学,毕竟所有人,都是正行走在自己的“生活之路”上“朝圣者”。

法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克•格鲁的《行走,一堂哲学课》是一本很优美的散文集。尽管有着“哲学家”的身份,但格鲁的作品并不难读——其实文笔优质的哲学家并不在少数,所以很多来自读者的“抱怨”——哲学书太枯燥太难懂,对他们来说并不公平。

这部作品探讨的主题是“行走”。于作者而言,这是一个可以更加抽象化的具体概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每日的“行走”是一件实在的活动,是从一个目的地抵达另一个的最朴素的手段。但它的意义其实要比我们原本的想象更加宽泛、丰富。纯粹意义上的“行走”,与目的地无关。因为一旦目的无比明确,行走的意义便不复存在——这样的属性,差不多与生活本身也相通。

于是怎样的行走,才算得上是正确且恰当的呢?秘密在于,行走应当成为一种恒定的状态。只有当人们沉默在行走之中,忘记目的和自己,人才不会感到疲惫或是厌倦。这意味着高度的专注——专注于脚下,而非目光或是心灵想要触及的地方。其实就连追求最平淡的幸福也是有野心的表现,而只有不刻意的生活和行走,才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与风景。

对于上述观点的论证,格鲁的文字是不疾不徐的。他从行走本身出发,逐一论证了行走的节奏、愉悦、重复等等方面,最终为“行走”这样一个人们原本很熟悉的行为,构建了全新的定义机制。这一点像极了他在作品里叙述的康德的故事——“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每天思考一个问题、写下一个论证,日积月累,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王国”。康德每天散步走过的那条小路被人们称作“哲学家之路”,而康德真正遵循的“哲学家之路”,又何尝不是一次漫长、优雅且伟大的行走呢?

于是格鲁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极简且平静的。要摒弃太多的、无用的可能,要理解在生活的展开过程中,重要的是你脚下的那一条路。这对于“人生选择”愈加丰富的现代人,意义显然不言而喻。这世界的美好,在于它的确有无数快乐可以被人们找到。可这些快乐,往往只有被充分体验才有意义。从一处风景,匆匆行至下一处的走马观花,终究不能称得上是旅行的。于是同样地,只有慢慢行走,用心路过、咀嚼的时光,才是真正的生活,不致使人空虚神伤。

《行走,一堂哲学课》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作品。除了关于主题的论证,作者还在其中穿插了几个关于行走的“名人故事”,试图说明“是行走让他们的灵魂更加丰满”的观点。这使得作品更具可读性——其实意义,通过故事也已经不言自明了。

“没有什么路途,会比双脚更长”。于是生活,终究是在脚下的,双脚可以踏平的实地,既荒谬又坚定。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评论
热度 ( 1 )

© Daily ebook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