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pengdiary

《研究是一门艺术》作者: Wayne C. Booth / Gregory G. Colomb /




内容简介:

《研究是一门艺术》英文版自首次出版以来,发行量已突破40万册。美国很多太学将本书用作写作课教材和撰写各级毕业论文的指导用书,不同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也将之视为撰写研究性报告、学术著作权威指南。《研究是一门艺术》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发行。作者强调,无论是撰写学位论文、调研报告,还是撰写一部图书,研究者应突破自我中心,从目标读者的角度出发,来寻找读者关心的话题,用读者接受的语言和文体写作,预见读者可能提出的富有见解而又挑剔的意见并加以回应。成功的论文、研究报告或图书其实是一场在作者与读者间精心组织的对话。《研究是一门艺术》介绍了一种环形研究过程:思考-写作-修订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在寻找话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组织论据、起草初稿、修改润色等各个环节中贯彻以读者为中心原则的具体方法。《研究是一门艺术》逻辑严谨,语言简练,能够帮助读者培养缜密细致的思维与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你是本科生、研究生、大学教师,还是公司职员、管理人员、政府公务员;无论你要从事何种研究,撰写何种报告,本书所阐述的方法都将给您实用而有益的帮助。


作者简介:

韦恩·c·布斯(Wayne C.Booth)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格雷戈里·G·卡洛姆(Gregory G.Colomb) 弗吉尼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授。 约瑟夫·M·威廉姆斯(Joseph M.Williams) 芝加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荣誉退休教授。 他们三位曾在芝加哥大学联合讲授高级写作课程。在经过认真讨论确立本书的大纲及计划后,他们分工撰写各章,然后互换,每人对其他两人的部分进行修改,几轮过后才形成定稿。本书因此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成为一部经典。他们的合作也成为团队研究的成功标本。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如果你想学习健身,你就以“健身教程”为主题写一本书; 如果你想学习摄影,你就以“摄影教程”为主题写一本书; 你先把自己关于这门学科的问题全部整理出来,再梳理知识体系,然后根据知识体系寻找参考资料,再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最后提出观点,列出理由,做出论证。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  智商低觉悟不够,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好几拍,上了研究生才知道看书玩耍,把本科该干的事儿给补掉了。如果真有这个规律就好了,等工作了之后再把读研期间应该干的“研究”搞搞好,那也不错,然后再等变成大叔后再去裸辞创业干点现在我同学们干的事。/学习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研究->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解决问题/世界充满了待解决的问题。

#  借用序言中的一段话“研究是有血有肉的,是一个感情与生命投入的过程,是有灵魂的,是需要有反省力的,是一种对话的过程,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是要建立一个尊重别人,别人也尊重你的风范的努力,是对人类福祉和命运的深切关怀的行动。

#  写的鞭辟入里 面面俱到 像是一本工具书 特别赞同关于写作和想象读者的部分 但是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那个QWOP游戏 一个对大多数人而言非常自然的跨步动作 被作者解构 每一个小的步骤都被分解被限定需要意识的参与以求达到“艺术”的境界 或许对于新人或者是那些发现自己迈不了步的人来说更受用吧 对于一般人来说只有读一遍和谨记精髓的必要 另外每一个章节的标题就是作者想说的 非常像GTD书的做法 简单粗暴


贰:

读研究生的时候,是怀着科研的梦想的。可是不知道科研是什么。虽然喜欢学习新的东西,喜欢脑力劳动,不喜欢天天做重复劳动,但是实验室开的生涯,却是天天在做不需要脑力的刷试管,昏天暗地地,就别说那个会天天骂人又不发钱的老板了。

人是功利的。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的个性体现的更加明显。老板没说,悟性没有到那个阶段,于是不知道天天刷试管刷瓶子是为了什么。

可是一开始,我是很希望做一些生物材料上的革新,才加入了这个小组。

最近在看一个水处理剂的企业。核心技术如我当年所学——高分子材料。那个技术诞生的背景,是某一类的工业废水有特殊的成分,非常难处理,所以需要在材料上加入一些新的特性,来使得水中的有害物质能更好地被吸附。合成原理并不难。难是难在找到合适的材料。当然,合成原理也是需要做很多试验的,毕竟要找到最优的合成条件,反应的环境、温度、是否需要借助物理的外力,是否需要催化剂,还需要怎样的引发剂,等等。这些问题,一如我当年自己做的那些实验。只是,当年我并不知道每天我苦苦寻觅新的试剂,苦苦处理那些试剂,究竟,是为了什么。

可是在实验室,我天天记住的,是影响因子,天天想的,是怎样的文章才能发影响因子高的杂志。过于功利了,往往让人更加沮丧。可是,这是文章价值的本质吗?我不是功利的人,我认为科研不是功利的,但是抱着这种功利的理念,让我觉得科研做的非常没有乐趣。

以上种种问题,在研究入门的时候,就应该建立端正的态度,才能解决。这本书是帮助各种研究入门者端正研究态度的好书。

科研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假设,然后设计实验去做出论据来证明这个假设是真还是伪,从而实现这个问题的解答。

为什么要写文章?因为你需要把你的研究结果发布出来,好让其他人基于你的研究结果去做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看别人的文章?因为你看了别人的文章,才知道在这个范畴别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能发现什么还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如果你发现了还没有被解决的但有是解决其他很多问题的时候必须有的基础,那你花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有趣。

为什么好像大多数人认为,研究一种新的反应机理,比研究一个配方来的有价值?其实很简单啊,好的反应机理能够应用到更多种类的材料的合成上,应用明显更广,而别人看到你的文章的时候,能够帮助他解决更多他的问题。

这本书是平和的,没有功利的心态的,只有学术的心态的。用这本书带自己入门,其实,影响因子高的文章,自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虽然明白了科研的意义了,知道研究的乐趣,了解了好的文章的艺术,但是,已经回不去了。如果早一些看到这样的书,可能解决会不一样呢!


叁:

手里有很多本谈如何写作与研究的书,从叶圣陶的《怎样写作》、《麦肯锡方法》、再到《研究方法的第一本书》。因为我本人从06年就开始写博客,先后出了4本书(第一作者),而且曾在咨询领域工作超过五年,写作和分析是必备技能。所以市面上相关的书都有看。看了这么多,值得反复玩味的就是《研究是一门艺术》。这也是我看了十几遍才开始写评的原因。

本书至少三点对我影响很大。

首先是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位作者是各写一段,然后轮流检查并提修改意见,然后再接着写。这让书最后很耐读。大家看书多了就会发现,很多书读完之后感觉再没有兴趣看第二遍,一来内容过于浅近,二来读的时候就感觉作者写时很吃力。本书完全没有以上问题。要知道,掌握比较庞大结构时一个人总感觉有点儿力不从心,这种写法可以借鉴。想把内容写的周全,此法也很有启发性。我后来在跟朋友合写书时就用上了,挺好。

其次是书中谈到的逻辑。

2005年考MBA之前花2K参加了一个逻辑培训班,是已经班里讲的最好的,上课只一周时间就提升了至少20分。而这个培训班讲的不什么教材内容,只是一咋很好的逻辑方法。这方法在本书67、68两页用不到1000字就说的非常清楚了。我是MBA毕业后才看到《研究是一门艺术》,那时候考前培训已经结束4年了。看到这两页眼前一亮,仍然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具体是啥,建议您自己播播,别小看这两页。

第三是前后呼应的结构。

本打算再看几篇才写书评,但最近跟朋友聊起写作瓶颈的事,感觉有必要马上写。我的观点是:写一篇文章、一本书、做一个咨询项目,其实逻辑都是一样(这个观点跟咨询顾问很少达成共识),只需要熟悉方法与套路,结果生活经验,多半能做出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结果。本书的结构就很值得借鉴,大结构从研究者与读者的关系出发,继而谈到如何提问题找答案,第三部分讲提出观点并加以支持的方法,最后谈到的修改及自省。用心读我们会发现,整体结构想必是经过若干次调整之后才稳定成现在的样子。至于里面的小章节就更是值得推敲与学习。总之,非常好!

2013年长期在外,出差时我只带一个双肩背,提一袋书。如果条件不允许提书,只能带一本,那《研究是一门艺术》是不二之选,相信她还会继续照亮我前向的学习、写作与研究之路。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评论
热度 ( 1 )

© Daily ebook | Powered by LOFTER